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簡介
緊密結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與健康管理工作的需要,致力于建立、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、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,研究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和損害賠償制度,研究基于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政策、規劃、標準、環評等政策框架和實施路徑,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,推動“以人為本”的環境科學決策。
研究方向
1.環境與健康管理政策、體制、機制和制度研究: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,結合我國基本國情,針對我國環境與健康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,從政策、機制、體制和制度方面開展研究,為建立健全我國環境與健康管理政策與制度提供決策參考。
2.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和技術方法研究:吸收借鑒國外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法,總結我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管理現狀和實踐情況,建立健全我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和技術方法體系。
3.環境與健康損害賠償制度和技術方法研究:吸收借鑒國外環境健康損害賠償制度和技術方法,總結我國環境健康損害賠償管理現狀和實踐情況,探索建立我國環境健康損害賠償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。
4.環境立法、政策、制度等的健康影響評估:開展環境立法、環境規劃、環境標準、行動方案等政策、制度或措施的健康影響評估,推動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化。
承擔項目:
1、 環境保護標準《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總綱》;
2、 比較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及大氣污染風險動態評估方法研究;
3、 江蘇省環境與健康調查及風險評估體系建設研究;
4、 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關鍵問題研究;
5、 典型化工園區大氣污染全過程控制與技術集成示范:大氣污染環境風險防控機制研究;
6、 環境健康風險管理政策研究;
學術成果:
[1] Zhang Y, Li S, Pan X, et al. The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cerebrovascular mortality: an epidemiologic study in four climatic zones in China. Environ Health. 2014;13(1):24. Published 2014 Apr 1. doi:10.1186/1476-069X-13-24
[2] 張衍燊, 馬國霞, 於方, 曹東.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間京津冀地區PM2.5污染的人體健康損害評估. 中華醫學雜志, 2013,(93):34:2707-2710.
[3] Guo Y, Li S, Zhang Y, Armstrong B, Jaakkola JJ, Tong S, Pan X: Extremely cold and hot temperatures increase the risk o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: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rom China. Heart, 2013, 99(3):195-203.
[4] Tian ZX, Zhang YS, Yan W, Zhao WK: Time-serie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quality, temperature, and 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in Beijing during 2005 - 2008. Chinese medical journal, 2012, 125(24):4429-4433.
[5] 雷宇,薛文博,張衍燊,許艷玲.國家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健康效益評估[J].中國環境管理,2015,7(05):50-53.
[6] 於方,徐偉攀,張衍燊.以保障公眾健康為目標推動環境管理工作——《環境保護“十三五”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》解讀[J].環境保護,2017,45(11):9-11.
[7] 閆禎,金玲,陳瀟君,王慧麗,唐倩,王麗娟,雷宇.京津冀地區居民采暖“煤改電”的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與健康效益評估[J/OL].環境科學研究:1-11[2018-12-23]
[8] Ma, G., Wang, J., Yu, F. et al. Front. Environ. Sci. Eng. (2016) 10: 288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783-014-0738-x
研究團隊
主任:張衍燊
研究人員:徐偉攀、只艷、曹國志、齊霽、周穎、於方、馬國霞
聯系方式
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28號北科創業大廈
聯系人:張衍燊
電話:010-84947796-685
傳真:010-84947786
Email:zhangys@caep.org.cn